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精英>3年投入1千亿,阿里为什么要成立“达摩院”?
行业精英

3年投入1千亿,阿里为什么要成立“达摩院”?


 

昨日13位全球顶级科学家到访阿里巴巴杭州总部,而在今天的2017云栖大会上,阿里果然是抛出了重磅消息,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正式宣告成立,阿里将在未来3年投入超过1000亿元,用于涵盖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研究。

为什么阿里巴巴要成立达摩院?

马云曾在2012年提出过一个关于阿里未来的思考,那就是电商、金融和数据三步走的战略。如今看来,阿里巴巴已走完了前两步。

电商平台已经上市,市值超过4600亿美元,阿里也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而金融则借助蚂蚁金服完成了消费金融、小微贷款业务、金融数据应用、个人征信等层面的全面布局,阿里的金融生态也早已走出“为淘宝服务”的业务范畴,其中支付宝更是成为全球金融创新的标杆。

对阿里来说,如今唯一没有瓜熟蒂落的领域那就是“数据”了,而所谓数据其实主要分为两部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背后则是技术研发投入。实际上,在达摩院成立之前,马云就在今年3月公司首届技术大会上动员全球两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投身“新技术战略”,并启动了令世界科技界瞩目的“NASA”计划。而阿里的很多技术产品也一直在零零散散的对外进行输出:云计算的飞天系统,蚂蚁金服研发的金融数据库,还有用于社会的人工智能 ET,与中科院合作的“量子计算实验室”…..

但从实际来看,技术仍然是一个需要持续不断投入的领域,也将会是阿里整个电商生态的底层命脉所在,这没办法像金融那样独立分拆发展,所以这才有了达摩院的成立,阿里的技术战略需要有一个实际载体,而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计划”。

而在达摩院成立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信息点,那就是“达摩院”将会独立于阿里现有研发体系,建立新的机制,而不是在阿里内部生长。这其实是阿里技术生态的底层逻辑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阿里在技术上的布局,与百度、腾讯有个很重要的差别就在于,那就是阿里的技术很多时候都是建立在前段产品和商业化需要的基础上发展出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淘宝缺乏一个完善的担保交易机制时,支付宝横空出世;当淘宝和天猫需要应对大规模的流量请求和高并发处理时,阿里云应运而生;当淘宝、支付宝、阿里影业等业务部门需要语音和图像识别、金融云、安全和 GPU 渲染等技术支持时,各自的技术部门为其开发相应的功能,并最终呈现出一系列技术成果……

这种“兵工厂”式的技术开发模式让阿里的技术拥有远比其他企业更强的实用性,但同时无疑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只能满足当下的需要,很难进行前瞻性的、脱离现有大阿里产品的技术研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必须要有一个独立在外的技术体系才能更好的应对未来的趋势,达摩学院的成立可以说已势在必行。

外部环境也在催促阿里巴巴变化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会是最新的技术方向。当然在这些领域,阿里巴巴也都早有布局和重要进展。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阿里巴巴推出了首个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人工智能服务ET;在云计算领域,阿里云自主研发的服务全球的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系统;而在物联网领域,阿里推出的YunOS已经成为国内第三大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电视、汽车、IOT物联网领域已得以广泛的使用。

阿里已成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技术企业之一,据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目前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500 多位博士的技术储备。在移动操作系统、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机器学习平台、量子计算等核心基础技术领域,阿里巴巴已投入十余年并持续取得世界级成果。

但这一切对阿里这样体量的企业来说,明显还不够。过去几年,无论出于怎样的考虑,Google、Facebook、国内的腾讯和百度都或多或少地做了一些前瞻性和“不接地气”的实验室研究。这些研究充满想象力,虽然眼下距离市场需求还很远,也暂时看不到商业化想象空间,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前瞻性的布局对公司本身和整个社会的科研有着重大意义。

对阿里来说,现在确实也到了变革的时刻。如果还继续按照以前的产品技术思维,一切都单纯以产品需要为驱动进行技术开发,很有可能会在前沿技术开发的领域落后于人,当然在企业形象层面也会遭遇类似的问题。虽然阿里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面部识别等领域均名列世界前茅,但在声量上似乎总是比微软、谷歌、Facebook要弱上一些。

这其实就是达摩学院成立的另外一层含义——阿里巴巴自身需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面向今天中国的人才,中国的技术,中国的资本,中国的担当,我们拥有足够的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我们也必须思考达摩院未来必须要超越英特尔,必须超越微软,必须超越IBM这样的研究院,因为我们生于二十一世纪,我们是有机会后发优势的。” 马云表示。

马云作出这样的思考,其实背后逻辑不难理解。如今的阿里巴巴早已不是一家简单的商业公司,而是一个经济体。事实上,就目前阿里巴巴平台上的用户规模和经济规模来看,阿里巴巴也的的确确是一个影响数亿人生活的经济体。2016年阿里巴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37000亿,这已经相当于全球第21个国家经济体。

“如果要变成世界级的实验室,当然要找世界级的高手。”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看来,阿里巴巴有很好的优势, 而阿里身份的变化,也迫使这家公司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而不能只是专注于商业,正如中国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所说,“一家公司要做长远的科研非常不容易。世界上很少有公司能够做到。阿里巴巴能够有此决心,不只是做跟阿里巴巴商业相关的东西,非常高瞻远瞩。

达摩院将是中国企业思考未来的开始

“美国的科研投入曲线没有增加,中国的科研投入正在迅速加大,阿里巴巴进入科研前沿正当其时”,大数据领域权威学者江泓认为,“阿里巴巴实力强大,拥有很好的机会吸引世界上顶尖的人才,顶尖的想法。”

在会上,马云对成立达摩院寄予厚望,“阿里巴巴希望走出自己的模式,我们会学习IBM,学习微软,学习贝尔实验室这些伟大的实验室,但我们必须走出自己的路,达摩院必须面向未来,必须解决未来的问题,解决人类未来的问题。”

此次同步揭晓的“达摩院”学术咨询委员会阵容空前强大,首批公布的十人中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其中包括人工智能领域世界级泰斗Michael I. Jordan、“人类基因组计划”领军人物George M. Church。前者是人工智能领域全球两位根目录人物之一,门下英雄辈出,如深度学习领域的领军人物蒙特利尔大学教授Yoshua Bengio、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斯坦福大学教授Percy Liang等都是其弟子。后者则是 “人类基因组计划”领军人物,用新方法开创了“个人基因组”研究的时代。

达摩院对中国科学技术界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事件。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互联网企业更加偏向于“务实”,这使得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未来科技”的代名词,但随着达摩院的成立,阿里巴巴朝着未来科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正如

马云为达摩院给出的定位——成为国家、社会乃至世界创新的发动机。他说:它不是阿里巴巴的实验室,它必须为世界经济服务、解决人类社会的问题。达摩院的宗旨将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解决问题并带来利益和快乐)。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张建锋的观点,似乎也有着很好的解释:“过去18年来,阿里巴巴的商业做得太成功,掩盖了技术的光芒。今天,我们已处在一个技术创新的临界点,从工程技术到核心科技的临界点。” 而这很大程度上,其实还只是一个开始。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在开始思考未来,驱动社会进步。

公司简介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  北京朝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6250号-1

法律顾问    王伟香    北京华泰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