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精英>40亿美元融资案背后:王兴的商业自信与文化自觉
行业精英

40亿美元融资案背后:王兴的商业自信与文化自觉


 


  “社会企业”的定义,既是商业上的重新定位,也是进一步融入现实的信号。

  一场很容易被误读为危机与压力信号的巨额融资案,成了美团点评一次充分展露商业模式自信与未来社会责任担当的契机。

  近日,美团点评完成新一轮融资,额度为40亿美元,对应的估值高达300亿美元。尽管王兴说IPO无预期时间,但这很可能是它pre-IPO最后一轮大笔融资了。

  这堪称整个互联网+服务业领域的年度最大案。但若只看表面数字,实在没有太多解读价值。好事者会停留在美团点评烧钱厉害外卖烧死人、稀释股权、300亿估值跟一些当红炸子鸡比也不怎么高、对赌协议、估计快急着IPO的地步……

  跟疯狂的蚂蚁金服、滴滴、小米甚至那个动荡的Uber相比,300亿美元估值确实好像落后一些段位。

  但这需要考虑细分领域的差异、外部大势变化、不同市场周期的泡沫化程度、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与运营稳健程度、历史的积淀等因素,纯粹比估值数据没意义。

  跟自身对比倒可能合理些。去年1月,合并后的美团点评有过一轮33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180亿美元。如今看,等于说,一年多过去,提升了120亿美元。这提升的部分,超过了当红炸子鸡今日头条今年4月份的估值。想想看,两年前,美团与点评各自的估值,也都不过几十亿美元。

  纯粹数据确实不是夸克关注的焦点。其实,5月份时,我们了解到,美团点评现金储备仍高达30多亿美元。如果只维持现状,日子应不会太难。40亿美元融资案背后,美团点评一定是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当天,融资消息公布时,夸克点评的判断是:这家公司应该会在前沿技术、创新业务、行业深层的服务体系以及国际化方面加速深耕。王兴可能又要发出一种不同的声音了。

  

 

  因为,我们观察到,自王兴明确提出“互联网下半场”的趋势判断后,美团点评虽在上述几个维度尤其垂直行业、产业链深层不断开拓,但相比其他巨头公司近期在技术、国际化、重新定位方面的动作,整体看来,它仍需要对外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它确实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而且,上次《财经》杂志那篇采访提到的打破“边界”理念引发争议后,外界对美团点评未来到底走向何种形态,商业理念与价值观有何更明确的表述,确实有种种期待。这事关美团点评的未来,也事关中国互联网的新一轮原始创新。

  这也是为什么开头我们说,这很容易被误读为危机,最后成了美团点评展露商业自信的时刻。

  这一次,我们确实也看到了一些不同。而王兴果然也再度发声,他展示了一个更具想象力与责任担当意识的生态体系的价值。

  这里有几个信号,简单罗列一下。我们会有侧重的解读。

  

 

  一、此轮参投方的身份。投资方角色的丰富性,对应着美团点评在更多资方视角中的丰富形象。

  

 

  第一点其实完全可以不展开。但有既个细节需要提示一下。此轮领投方为腾讯,DST、淡马锡、挚信资本、红杉中国、中金公司、高瓴资本、今日资本等继续跟投。本轮融资投资人集中在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加拿大养老金投资公司等国际政府投资基金。而一个新名字也闪现其中:Priceline。

  腾讯此刻作为基石投资者的价值毋庸置疑。相比其他投资机构,它的助力不仅在于资本,更在于生态。许多无形支持远比资本更重要。此轮领投传递着它对美团点评的认同。其他都是非常活跃的机构,过去多年,基本玩转了中国互联网生态。

  要提一下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加拿大养老金投资公司等国际政府投资基金,这类都是海外政府投资基金,风格趋向保守、收益稳定。而且GIC管理的是新加坡外汇储备,过往投资目的,一部分意在保留外汇价值。

  想想看,这类基金都投资美团点评,如果没有对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成长性未来收益预期,也包括中国市场要素,怎么可能会参与这样的项目。而这种风格的基金,有利于改善美团点评的股东方结构,增强稳定性,老实说,美团点评拿到钱并不难,但这个阶段,纯粹的财务投资者于它几乎没有多少价值,它更希望长期投资机构参与。

  这里更要提一下新的入局者Priceline。这家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本是携程股东之一。3年前就重金持有携程,2015年还增持过。当然不能说,它这是在拆携程的台,投资美团点评可能更多还是着眼生态合作,当然应该也有潜在的投资收益。毕竟美团点评未来应该有IPO的诉求。

  但谁都知道,过去一段,携程与美团点评暗中博弈深深。此刻,Priceline参投美团点评,跟它在二级市场买携程股票,这里面的差别,自己琢磨,怎么不可能没有价值判断呢?

  在我们看来,一个成长更具想象力、规模与体量更大而且还没有完成IPO的美团点评,对Priceline的诱惑(当然它也可能心怀某种警惕呵呵)应该远比携程更高。老实说,携程尽管也在不断拓展新边界,但整体已属于确定性的投资标的,想象空间有限。美团获得Priceline支持,既有利于拓展旅行业务,强化国际布局,对潜在的IPO案来说,未来也是一种无形背书。

  一个细节,美团点评融资案公布当天,携程股价深跌。这里面的味道,值得玩味。

  投资方角色的丰富性,对应着美团点评在更多资方视角中的丰富形象。

  

 

  二、募资投向,互联网下半场落地深化。

  

 

  这一点合乎我们的判断。公司表示,将人工智能、无人配送等前沿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升级。另外也会强化餐饮、酒旅、外卖等方面的投入。

  这个信号里面,其实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

  1、整个行业面。比如整个信息化行业正面临着一轮革新,过去多年,人们的生活方式确实受益于传统ICT与移动互联网勃兴,但B端的生产方式,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种种领域,其实很多仍没有得到真正改观。我们说的工业互联网、行业互联网等等概念,其实只是其中一部分。没有真正改观的原因,除了行业自身演进外,传统ICT技术到了微观世界的革新阶段,从摩尔定律到更多AI范畴的创新,都面临一个困境。这也是许多企业都在着力强化的方向,BAT与海外巨头无不如此。

  2、美团点评自身必需。很多人没有理解王兴当初打破“边界”的观念,因为没有理解这家公司的核心商业立场。它早已从最基本的吃、团购,过渡到一个能够统筹种种现代生活场景的阶段,它最擅长将无数碎片化场景关联起来。你看到餐饮、到店综合之外,还有外卖、移动出行、酒店、旅行种种,那是因为,这些都是现代人无法脱离的生活。它从高频走向兼容低频、交易兼容决策,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现代服务业平台。

  正是因为无数碎片化而又关联极为紧密的服务场景,这背后,撮合人与服务,必须高度依赖数据,依赖技术的要素。未来,随着时空错配更为丰富、复杂,美团点评对技术的倚重,要比电商形态的阿里、京东们更重。这由碎片化形态、在地化特征、即时性需求决定的技术要素。它的许多场景都是依据消费者诉求,基于大数据,整合种种前沿ICT、软硬件一体的服务。

  其实我们更关注美团点评撬动B端的力量。过去我们曾以为,只要实现闭环就可以了,实际上,打通供应链、渗透行业深入,更核心。美团点评的力量,这里有一个细节:全国五六百万家餐厅使用着大约2000家管理系统,其中约1000多家值得打通的。过去两年,美团点评餐饮开放平台连通了1000家餐饮ERP服务商里的619家,占比超过60%。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

  这是很罕见的一幕。阿里平台很强,但它真的已经渗透传统零售业深处吗,尤其是ERP部分?其实这是它目前的短板之一。比如优衣库可以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看上去很便捷,但背后两大互联网巨头并不掌握商品供应链核心。美团的动向值得继续关注。要知道过去几年,它还曾收购多家餐饮ERP公司。

  在我们看来,募资投向的变化,标志着王兴“互联想下半场”的趋势判断正加速走向深入。而商业的美团点评,同样也会走向兼容科技的、智慧的美团点评。

  过去团购大战年代,无论美团还是点评,某些资金的花费,虽然也转化为许多客户、用户,但那花钱真像烧钱,忠诚与留存都差强人意。如今虽然同样也是巨资花钱,但结合美团点评借技术力量对B端服务业生产方式与供应的撬动,能够感受到这家公司骨子里的气质变化。虽然对空间、人群覆盖仍有明显的诉求,但它已经度过了单纯的流量诉求。

  强化技术要素,能让这个公司跨越种种细分领域的限制,将偌大服务业统筹企业,形成一个丰富、稳定、生动、集约、充满效率的生态体系。同时,也能为这家公司进一步走向开放——尤其释放技术基础设施的力量,创造更大的空间。

  而这应该也会涉及到它的业务架构、组织架构的部分。因为,技术不仅是自身支撑体系,对于行业来说,也是可以商业化的关键业务。就像阿里、京东不断强调自身为零售业的基础设施一样,未来的美团点评,也会是服务业的基础设施提供商。

  

 

  三、王兴最新全员信:从商业企业到社会企业,使命驱动,重新定义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美团点评的朋友发我王兴的内部信,前半部分回顾业务的几个阶段,罕见的详细,有些冗长,但读过之后,有些感动。

  我觉得,中国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在经过多年的磨砺、沉淀,已逐步走出过去的模式复制、撕逼竞争、流量幻影,不但展示了本土原始创新的模式自信、文化自信,更是开始自觉清醒地传递一种责任担当意识。

  王兴回顾了公司前身也即美团与点评的发展历程。基本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3年一直到2010年。美团、点评都处于创业、探索期;

  第二阶段从2010年3月到2012年底,美团杀入服务业电商,做团购。

  第三阶段从2013年到2015年10月,开始密集探索新产品与新服务。美团进军外卖,开始围绕“吃”布局基础设施部分,其他垂直化动向也十分明显。点评则创新推出“闪惠”支付,在商业化策略上表现出色。

  第四阶段从2015年10月到2017年5月,也是美团点评融合阶段。减少无效竞争后,新公司腾出精力探索新业务,2016年上半年形成了全新的平台化组织架构与业务版图。双方餐饮平台融合完成,标志着一个聚焦“吃”的生态体系的形成。它的商业化策略也开始日益灵活、多样。

  第五阶段从2017年5月至今。这个也是王兴在内部信中着力强调的阶段。

  “我们认为,美团点评已经进入社会企业的阶段。这个词可能说起来稍微有点抽象,但我们觉得它确实是最好代表了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和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他说,企业有很多驱动的核心,有需求驱动、竞争驱动、战略驱动等,但我们认为,在新这个阶段以及之后的阶段,美团点评是一个“使命驱动”的公司。

  

 

  这个使命就是“Eat Better,Live Better”,它会影响未来很多层面。员工和合作伙伴、几亿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发生各种关联,影响就业与产业合作。王兴说,这是美团点评的“社会责任”。

  他坦陈,外界认为公司善于打仗甚至热衷于打仗,可能是“误解”。他辨析了“竞争”一词中“竞”与“争”,说“同向为竞,相向为争”,前者像是赛跑,后者像是拳击。美团点评虽然也要“争”,但更像“足球竞争”,目的是把球踢进球框里、得分。

  “这过程需要过人、铲球、假动作等,这些都可以理解,但目的是把球踢进门框。”他说。

  这句话让我再度想到他上次与媒体人小晚引发争议的谈话,就是要围绕消费者与体验,不要被过度的“边界”意识约束的商业理念。

  我们认为,有关“社会企业”、“竞争”、新的“边界”理念,是王兴与美团点评对产业界泛滥无边的波特“竞争论”的超越,也是我们读到时感动的部分。

  我们尊重边界,它意味着专注。过去多年,我的诸多文字里,“边界”词频很高。我更多是从专注说它,并不漠视着一个企业的探索。事实上,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美团点评跟京东、BAT们的布局,某些面孔有趋同。许多边界已经被打破。所谓撕扯严重,就是有“边界”交叉、融合的背景。只是,更多人习惯了竞争逻辑,以为处处就是与对手过不去。其实,它们最初的出发点,更多是为客户、用户提供更为集成、更高品质、更高效率的服务。

  

 

  在这个层面上,“社会企业”传递了美团点评这家公司商业模式的可扩张性、多样性、富含的生态价值。

  

 

  我注意到王兴信中开头这样表述,说说“我们自己对公司的理解”。自己对自己的理解。。。这种视角的表述,传递着什么呢?

  我认为,这说明,美团点评的发展,不但已经超越了外部的认知,它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想象空间,连内部决策者甚至创始人都要重新“理解”。

  这种认知上动向,我在阿里集团CEO逍遥子那里也听到过类似。当外界质疑阿里无法真正准确、清晰地描述出自身商业模式,甚至无法说清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时,他说,完全精确地定义,是无法实现的,没有一个公司能真正说清楚自己确定的一面。那一刻,我个人的理解是,目前的阿里有了偌大的想象空间,它意味着活力。而“多样性”一词,也是逍遥子谈及阿里生态活力时的一个关键词。

  美团点评此刻也有这样的活力,它的视野甚至更大、更开放。夸克点评认为,这家公司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业既聚焦又非常多样性的生态体系。基于“吃”为核心,统筹各种生活场景,呈现出一种贯穿整个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多样性”,正是美团点评这家公司对全球对互联网业最大的形态贡献。本质上,美团点评就是“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或者整个服务业信息化的关键平台。只是说,新一轮的信息化,不同于10多年前中国喊出的“两化融合”中的“信息化”,后多侧重更多制造业。而服务业才是这个国家信息化进程中更深的鸿沟。

  我们能看到一些小型的O2O入口,但很看再度找到同类的对标平台、生态级的公司。携程努力的方向有些类似,但想在短短几年再造一个新的美团点评形态,相当困难。从高频刚需的碎片化非标形态,渗透低频刚需的标品服务,路径其实不难,这背后有用户群、数据、场景的驱动,而反过来,代价会非常高。这不是纯粹的资金投入就能立马转换的,它涉及到接地气的服务实践,你不深入到线下服务业的实际运营中,你根本无法真正撬动B端。携程前段搭售被曝光,表面是营销的问题,本质上其实是数据、场景没有真正形成可持续的服务,它对消费者缺乏真正的理解,不知道它们真正需要什么。它从以票务为核心的OTA走向一家具有生态价值的综合服务平台,道路还很长。

  我认为,在这个层面上,“社会企业”,展现了王兴对于美团点评的商业模式的强烈自信与新的开放思维。唯有超越庸俗竞争的思维,才会有这样的认知。

  “美团点评是一家非常开放的公司,不是什么事情都要我们自己做,也不是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跟别人打到底。我们的态度是:心态开放,方式多样。”王兴说。

  很难得,也很自觉。他用了“开放”与“多样”两个词汇。

  不过,我们认为,王兴定义的“社会企业”,还有另外一种内涵。那就是强烈的文化自觉与CSR(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说到为何这一时刻定义“社会企业”,王兴这样说:“因为在很好的社会环境、互联网环境、资本市场环境,才使我们能够有机会发展起来。”然后他对应谈到了就业、健康、社会环境。

  

 

  你觉得这是纯粹的自我标榜或务虚表达么?

  从PR传播角度看,是有这样的效果。但我们认为,美团点评已经到了必须传递这种价值观的阶段。

  我们的逻辑是:美团点评已经度过了最初的流量经济,开始展示更多商业模式的自信,它的创新考虑的出发点,开始越来越贴近一个国家、区域市场的最根本的社会难题。

  比如说“就业”。王兴谈到了无数“骑手”的就业价值,如何让产业工业投身起哄。这里面的逻辑绝对不是空洞。夸克始终认为,未来就业的最大空间,不会是制造业,后者会被持续的智能化、机器人取代大部分,而服务业涉及场景、情感、心理、交际,还有种种落地的服务,这个领域一到线下,问题会千奇百怪,不会有完全标准的形态。如此,它就能容纳更多的就业机会。

  王兴的表达,既是商业模式的自信,也是一个企业商业理念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刚才我说,它到了必须传递这种价值观的阶段,我的意思是,那是因为,这背后确实也有王兴与美团绕不过去的“坎”:未来的美团点评,会进一步渗透产业深处,会触动一个个细分行业的社会矛盾面、行业标准面。有些方面不是它一家所能担负,它必须融入一个国家或区域市场的整个发展进程,才能获得更大的生机与驱动力。

  比如说围绕“吃”,美团点评融合后,已经完成了生态搭建,但是,未来,它一定会遭遇产业瓶颈或社会顽疾,比如食品安全、B端农林牧副渔的生产与供应、甚至食材等。这里面,涉及太多行业标准甚至一个国家长期的政策机制。

  此刻的美团点评,如果未能意识到未来复杂的挑战,只管从商业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去提前探索,落地实践,并承担更多责任,驱动产业以及更多社会力量化解挑战,它的商业征程也会遭受阻抑,搞不好,甚至还出问题。

  “社会企业”超越了简单的商业竞争,纳入了诸多CSR的要素条件,让人看到了王兴与美团点评的商业理念革新。

  其实不独美团点评,其他诸多企业也都经历着重新定位。阿里3年前遭遇“外企”属性质疑时,曾强调自己是一家“国家企业”。这里面有它的民族情怀。它试图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至少目前从产业地位、全球声名来说,它确实匹配这个称号。

  但是,老实说,“国家企业”仍还是一个自我标榜太多的称号,有一种Hold不住的情绪。相比来说,美团的“社会企业”,要显得更内敛、踏实、接地气一些,它的视角,更重视一个区域、国家的内部问题。

  一个40亿美元的融资案,虽然有那么多新闻操作甚至操纵的思路,从竞争角度看那么可读,花里胡哨,但总还抵不住这背后,一家中国互联网企业日益深入社会的征程。从这点来说,美团点评是幸运的,中国市场也是幸运的。

  而我们也相信,40亿美元,应该能驱动美团点评快速落地下半场的种种实践,未来应该还会有机会复制到海外。虽然王兴说IPO没有时间预期,但我们的理解是,美团点评还需要一个周期,将重新定位的“社会企业”,通过新的业务探索展现商业价值。40亿美元应该会在IPO前发挥它的作用。而我们同时还预判,接下来,美团可能在人才建设、公司治理结构一端出现关键的变化。

公司简介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  北京朝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6250号-1

法律顾问    王伟香    北京华泰律师事务所